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城鄉永續生活合作社 十里方圓

用心栽培照顧「大山背Q米」的鄧智光

已更新:2023年12月17日

林福仁(文)

  新竹的母親河:頭前溪,而孕育頭前溪的河水發源於尖石和五峰。來自尖石的油羅溪和五峰的上坪溪在橫山的大山背彙集,灌溉了橫山、芎林、竹東等區域的農田,成為最佳淺山稻米生產基地。不同於中南部有大面積的耕作環境,淺山的稻米有著潔淨的水源頭,天然分隔的防風小丘,躲過千軍萬馬的九降風,遂成為黃金滿穗的稻香。平常驅車經過或城市單車輕旅,望見黃金稻浪為背景的鄉村美景,難得能在稻農親自的解說引導下,走近(進)田埂,聽聽他們種稻的故事。


(圖1、粗坑的稻田)


  我何其幸運,在橫山遇見「大山背Q米」的褓母—鄧智光先生。稱他是「褓母」是因為他用培養孩子的心來照顧稻子。在10月30日下午4:00,鄧先生向他的工作單位請假,在他位於橫山頭份林的粗坑稻田接受我的拜訪。站在他在這裏約一甲地的田埂上,映入眼簾的是大山背樂善堂,「這裏的水源是從增昌橋下的水圳引水過去,水源充沛,平常下過雨後雲霧繚繞,美不勝收。」(圖1)他很高興地分享在這個地方從事農作的心得。「每次割草就要四個小時,跟其他慣行農法噴撒除草劑所花的時間和體力,完全不一樣。以前還在園區工作的時候,園區下班,然後到田裡上班。」他開玩笑的說(圖2)。不過,一方面他維持他從過去園區到現在環保局的工作,另一方面找到一個可以兼顧一年兩期稻作的生產,言談之下,感到他對他的初衷的堅持:把對孩子的愛,轉化為對稻子的情感投入。不是為了賺錢,如果為錢,那友善土地的耕作的產出,絕對比不上吃肥料和喝農藥的慣行農法來的多。


  雖然小時候,他的母親家務農,後來在竹東的大鄉里有一小塊地可以玩玩。不過,都會化下的鄰近土地的乾淨水源以及農業機具不容易進入等因素,他開始尋覓可以種稻子的農地。同時也向不同組織和個人學習友善土地農業的經驗。他曾加入了「荒野協會」在大山背後面由天麟老師帶領的友善稻作,也曾在北埔的南埔村種過稻,也向兩位冠軍米得主莊正燈班長及璞玉田的田爸學習,更早的時候在湖口的漂鳥建案期間向陳惠雯老師學習秀明農法。在荒野大山背田的緣分連結下,開始在橫山粗坑向地主租了面積五分的農地開始「大山背Q米」的種稻。



(圖2、鄧智光先生與他的稻子)

  走在田埂上,稻田裡有一個稻穗,上面的稻葉少許枯萎下,一串串稻穗呈現白色,摸起來是空的。好奇的我,問了他這是怎麼回事?他抽起稻梗,從下往上撥開了稻梗,他說這是「二化螟」的便便。細訴了「二化螟」所造成的危害及以前農民會用燒稻草來防止下一期二化螟造成的危害。不過,燒稻草會造成環境污染,他也就只能透過割稻的同時,割稻機將稻梗打成小段後再翻土打入土裏。友善耕作農民對二化螟的危害很無奈沒有辦法根除。田邊和田裡有一些雜草,如稗草、水丁香、尖瓣花等,他一一向我解釋他如何來與它們相處。在言談之中,我沒有感受他為求最大收成所擔心這些昆蟲、福壽螺等以及雜草所造成的損失。反而是接受它們的存在以及他如何與它們共處之道。我看到的是一個農業和環境共存的畫面。


  在互動中,鄧先生多次提及他常常到田裡的重要性。他說年長的農夫看到他會到田裡拔稗草,也定期割田埂和旁邊的雜草,覺得他是一個很認真耕作的人,也獲得他們願意傳授農業知識和經驗的機會。老人家說,「不要只在田邊看,要走進去,老鼠都已經把田裡面的稻子吃完了,你還不知道。」鄧先生分享了許多跟地主、在地農夫、農會、代耕業者互動的經驗。例如,農會幫助小農申請水稻保險,但他跟老農想法不同,動不動就要補助。鄧先生稻榖沒有繳農會所以不需要配合四期選一期休耕的政策,獲得一期的補助。為減少成本壓力,除非乾旱停灌強迫休耕他才會不種。又如,代耕業者在自有機具設備以及大面積慣行農法的效率優勢下,小農的小塊農地多被包圍了。他指著旁邊一塊沒有耕作的土地說,那塊農地已經被投資客買去了。很多地主年紀大了加上年輕人無興趣也沒有時間來整理,就荒在那邊。周遭的環境不利,要維護友善耕作的環境更加辛苦。看到他的田埂間的水溝還是用溪裡的石頭所構築砌成的,充滿了生機。讓我想到了今年暑假在日本的「越後妻有」所體驗的里山稻田,能夠維繫這樣的永續農業環境,除了種田人的堅持和努力外,也需要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吃的米來自於哪裡,影響著我們的農業和環境的永續。


(圖3、香園窩口的稻田)


  最後跟鄧先生談到了如何吃到他當季收穫的米。他目前大約1.3甲地的稻田(另外約九分的稻田在橫山的香園窩口)(圖3),收割完,會送去二重埔的六香田(莊正燈班長)烘穀/碾米、載回自家包裝(莊正燈班長有先進的碾米設備及色選機,可以把雜色及不完整的米挑出)。他的銷售方式是參考賴青松大哥的穀東俱樂部的販售方式,在收成前積極詢問網絡的朋友是否要買米,主要客人是賣給一些同學,荒野夥伴以及以前在園區工作的同事。鄧先生說。米碾好後就馬上出貨,所以拿到的米是新鮮當期的新米。而小農不會米碾好放著等著客人上門,銷售方式不同與其他人。因2023年第一期耕作是務農十年來第一次遇到大豐收才賤賣自己穀子(怕香米的品質走下坡)。 盛產久久一次,歉收是常常。努力賣一定會賣完,此次也是第一次賤賣自己穀子,大山背Q米不會拿別人的米來混充。「如果合作社社員要訂購,有機會嗎?」我問,他說:「沒問題。也希望大家可以吃到他種的米。」他說,最近有鄰居80幾歲的阿婆問他的媽媽,是否還有他種的米,原本老人家買個二包試吃後。後來吃完買其他人的米,就吃不習慣。因為鄧先生家米已經出清,他還去找到那些客戶回購留存的米,買回來給阿婆吃。阿婆現在是大山背Q米的忠實粉絲。顯見,鄧先生所種的米的口感獨到之處。他說他不過度施肥,不然會大大地影響米的口感。


  再一次聽到「高雄147」。望文生義,「高雄147」是由高雄農改場進行品質改良的冠軍米。最近幾年台灣的稻米比賽常冠軍,大多是稻農所種植的高雄147號香米所獲得。原先,新竹地方的稻種大多是「桃園3號」。但是近年來種植「桃園3號」,稻熱病頻傳,對於不噴農藥的友善土地耕作的農夫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全球暖化的衝擊,也悄悄地影響了我們在地的耕作環境。於是原先在南部耕作的稻種,目前成了新竹地方以友善耕作農法的主要品種。這一季,我們也可以跟80幾歲的阿婆,吃到鄧先生用心栽培照顧收穫的「高雄147號」香米。他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7521508028497)呈現了這一季收穫的景象。


(十里方圓合作社目前發起共同採購當季稻米的活動,新竹米訂購連結請洽:https://forms.gle/7LiiAdnjvk5MThVW6

13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